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手机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环境资讯 > 关于“2020中国环境企业50强”的分析报告——透析环保行业头部企业的3重内里

关于“2020中国环境企业50强”的分析报告——透析环保行业头部企业的3重内里

来源:瑞洁特研究院    时间:2020-10-22 10:47:11

这几天,朋友圈出了一份环保热榜——“2020中国环境企业50强”。

榜单出自10月13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是一场官方的环保行业大型会议。 这个榜以及对上榜企业的授牌颁奖是从2018年开始的,性质类似于“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评选,目的是鼓励培养环保行业的大公司(百亿级)。

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大多数环保同仁甚至参与者对此的心态只是看个热闹,榜单一看一转发,内心就有了一种掌握行业核心资机密的优越感,论坛现场的人则更加觉得已经站在了在行业中心。

这个榜单是环境商会出的,参与者都是政商界有头有脸的人,上榜甚至落榜的企业也都是业内知名的企业;所以,这其中还是有些门道的,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但前提是要深度分析,否则毫无意义。

所以,针对此榜单,山少爷做了一份分析报告,供大家参考。

01 以业绩论高低是行业主流价值观 “50强榜”本质上是“资源竞争力”榜

既是榜单,就要分个高低,既分高低,就要有个评判准则;此榜的排序准则是环保企业「营业收入额」的高低,有且只有此一项。

而如果综合其他数据,榜单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比如,这次的榜单上,排名22的「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和排名42的「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尽管以业绩上了榜,但是净利润均为负值,分别是-9.12亿元、-7.21亿元;如果综合评估的话,怕是上不了榜的,而这些更详细地刻画企业状况的数据自然也就没有全露出来。

事实上,给这些头部企业分出个一二三四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实际意义没多大,还容易得罪人。

那为什么还要做呢?

这就要涉及到一个文件,也就是这个50强榜单的推出背景,即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原环保部印发的《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

《意见》提出,要在近几年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打造一批技术领先、管理精细、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国际化的环保公司。

如果按照《意见》的命题要求,仅仅以「营业收入额」评出的50强榜单,显然文不对题。

然而,过去三年的榜单就这么排下来了。失于偏颇、文不对题,参评各方以及行业各界是如何相安于此榜单的?

原因在于行业的一个主流价值观,即“以业绩论高低”;而此观念又源自行业“拼资源”的竞争机制。

行业中的人拼杀在这环保条道上,“拼资源”的竞争机制早已根深蒂固,长期以来人的动作以及思维都本能性地向“资源”看齐。

而在一家企业的各项指标中,「营业收入额」是最能代表一家企业的“资源竞争力”的,企业业绩的高低也就是企业资源强弱的标志。

所以,50强的榜单本质上就是“资源竞争力”榜单,而整个行业的确是认这个的,榜单有失偏颇却又安然存在的原因就在于此。

在50强企业中,国企有26家,混合制企业有8家,民企有16家。混合制的企业有碧水源、龙净环保、东方园林、铁汉生态、安徽国祯等,这些企业引入国资的前因后果山少爷已经做过论述,总结起来就两个字——“资源”,其中铁汉生态至今仍在找资源的道路上寻寻觅觅。

“以业绩论高低”将是环保行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价值观,在这种观念下必然能产生众多的百亿级大企业。

但这些企业是否是“技术领先、管理精细、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国际化的环保公司”就要画一个大问号了。这将是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隐患。

02 头部企业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 环保产业地域特性明显

对榜上50家企业的属地统计可以发现,大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区域,其中京津地区有19家,长三角地区有10家,珠三角地区有7家,云渝川三地合计5家,其余分散各地,西北地区没有入榜企业。

这是头部企业的分布情况,更是整个行业主体的分布情况,这种分布格局是由环保产业和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点:

发达地区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环境问题也最早暴露,环境治理的需求最早出现;

发达地区政府的支付能力更强,更加有利于环保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发达地区的环保理念最早形成,有力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发达地区金融、技术、人才等商业要素密度高,更加有利于环保企业的发展;

而环保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种关系的形成主要在于环保产业的地域特性。

环境治理设施的建设与运维在大的范畴上属于市政公用事业,具有很强的行政属性,这类产业很大程度上是有当地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

比如,本次上榜的重庆水务在重庆当地的营收比例高达80%,洪城水业在江西当地的营业比例高达90%,而主营固废处理的瀚蓝环境在广东省内的营收比例高达80%,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性。

对于此榜,除了个别由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水利部等实控的国企,大部分企业的业务范围都集中在属地及其周边范围,国企和民企同理,且国企的地域特性更强。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论,头部企业在业界活动能力最强尚且需要受限于地域特性,中小企业则更加受限,其业务范围可想而知。所以,整个环保行业都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性。

由于这一特性,绝大多数环保企业的发展都要依赖当地的市场,最主要的是当地的“资源”,且只有发展到相当的规模才能突破地域的限制。

随着各级国资的进场以及角逐,环保市场的地域界限将更加明显。去年到今年出现了地方政府纷纷成立环保集团的现象,其目的是发展自身的环保企业,因为从当前革新剧烈的趋势看,各地方有必要掌控这一市场,有必要形成自己的大型环保主体。

未来要想在这些头部企业中发展出超级环保公司,打破地域特性是首先要面对的难题。

03 国企国资成为行业企业的增长引擎 头部企业逐渐形成三个生态层

在50强企业中,国企有26家,混合制企业有8家,民企有16家。这16家民企中的部分也是有国资入股的,只是占比较小。

在榜单中,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环卫等领域均有企业上榜,但龙头企业几乎全部是国企或者混合制企业。

总体而言,国企国资在行业头部领域的占比已经高达80%,情况与去年相同。

结合当前的形势可知,国企国资成为行业企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位居榜首、榜眼的分别是光大环境、北控水务,二者在2019年的榜单上也分别名列一二,且远远拉开了后面的企业。

光大环境近年来发展稳健,母公司光大集团最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实力雄厚,在金融领域同样是巨头;在当前力拼资本的环保背景下,光大环境可谓是后盾坚强,且十九大之后,大环保成为光大集团的6大战略之一。

光大环境下辖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光大水务、光大绿色环保,本身在环境领域有深厚的积淀。

“光大环境”这个名字是在今年由原名“光大国际”更改而来,这一细节足见其志。

说到巨头,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榜单上没有三峡集团?

因为三峡集团进入环保是以资本的形式,虽然榜单上没有出现名字,但其影子已经赫然在列,比如位列榜眼的北控水务。

北控水务的大股东除了北控集团,就是三峡集团。北控水务已然是业界的水务巨头,且背后同样具有生态型国资平台,实力不凡,如今又牵手了新晋巨头三峡集团,增长神速。

这两家企业是业界最大程度地突破了前述地域特性的企业,所以在业绩上远远地高于其他企业。

另一个凸显国企国资引领作用的是混合制企业的发展,本榜单中的混合制企业如下(提示:图表需放大查看): 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是经历了2017—2018年的债务风暴,且经过国资纾难走出了困境,其中东方园林已经扭亏为盈,碧水源实现了平稳过渡。

而博天环境同样是这场风暴中暴雷的企业,但是至今未寻得纾难资本;虽然上了榜单,却是榜上仅有的两家亏损企业之一,且排名从19榜的24名跌到了20榜的42名。

另外,国祯环保则在三峡和中节能入股后实现了稳步增长,在过去三年的榜单中分别位列38、31、27名。

国企国资进场后确实产生了强劲的资本推动力,但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

总体而言,环保行业的这一波“国潮”之后,大致会形成三个生态层:

第一层:国务院下属部委实控的环保平台,如三峡集系、光大系等,这个层面的环保主体是以国家的政策和意志切入的,天然不受地域特性的束缚,居于行业生态的顶端;

第二层:各地方省级以及省会级国资实控的环保平台,如北控水务、首创股份、重庆水务、上海实业环境、云南水务等,这个层面的环保主体是各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领域的重点布局对象,也是解决本区域内环境问题的有力抓手,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性;

第三层:其他类型环保国企以及国资参股的环保企业,同样是环保行业不可或缺的主体,但是受地域特性限制较强。

这三个生态层将是未来环保产业的主体框架,行业的竞争、演变也将据此展开。

总结

任何一个环境都有生态、都有规则,且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不管你处在什么层次,都有必要识大局、懂规则,倒不是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成功了,而是可以避免被湮没裹挟。


2019年第一期

投稿 资料 下载

扫一扫关注协会公众号

河南省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平台

河南空气质量 实时预报

河南空气质量预报 发布系统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1

环境信息公开平台

翔宇展览

主办单位: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电话: 0371-66309197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明路41号院5号楼2层
豫ICP备170039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