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0-11-05 10:22:32
这两天,“马云被约谈”、“蚂蚁被暂缓”的事儿搞得议论纷纷,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事儿终将如何?不必费神,很快就有结论。
值得说道的是,通过此事可以感受到一种力量——“上面的力量”,这种力量及其辐射作用是任何行业都需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的。
回到环保行业,其实最近就有一件受力于“上面的力量”的事儿值得关注。
11月2日,环保行业的第一个航母战斗群悄然集结完毕——“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联盟”成立。
山少爷认为这个联盟将会对环保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此联盟由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环保集团、浙江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5家单位发起成立。
首批成员单位由长三角地区大型国有环保企业、上市环保企业、知名高校(院系)、科研机构等组成,共43家。
顾问团由生态环境领域的9名院士(郝吉明、张全兴、曲久辉、杜彦良、贺克斌、朱利中、马军、任洪强、王桥)领衔组成。
很显然,这个阵容调集了长三角地区环保领域在政、企、科、教各个方面的顶级资源,其中不乏航母级环保平台;若论联盟整体实力,在整个行业无出其右。
从阵容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联盟不是简单的拢班子、拉关系,是真要搞事情。
而在环保行业,能调集这个规模的资源的力量只能来自上面。
5家发起单位中,上海、浙江、安徽各有一家代表性国企,另外两家来自江苏,一家是牵头单位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今年新组建的省控环保巨头,另外的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则是该战斗群的停泊地。
在誓师大会上,联盟初步规划了4项任务:
一是组建顶级智囊团,为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出谋划策;
二是攻关核心技术,助力产业发展;
三是遴选示范案例,打造行业标杆;
四是构建平台,促进行业互通。
一方面,联合起来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山少爷之前分析过,地域特性是环保行业的典型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而联盟则有利于打破这种限制。
另一方面,很多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性的、跨省的,必须要相邻地域之间合作解决,比如太湖这样重要的水域夹在苏浙两省中间,肯定不能各闹各的。
而长三角地区绝对是全国生态环保压力最大、问题最复杂、任务最重、面临挑战最多的区域之一,多省联防共治、以区域治理的思路做环保符合各方利益。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联盟将成立的地点放在了江苏盐城。
选在江苏是能理解的,因为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是牵头单位,且在地理位置上以最长省界连接其余三省。
而具体放在盐城是值得注意的,这是因为坐落盐城的盐城环保科技城目前已经是环保领域重要的采购基地。关于盐城环保科技城,列举如下几点:
汇集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过程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生态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22家实体研发机构;
获批1个国家级孵化器、9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孵化器;
拥有国家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实验室、国家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工业炉窑烟气脱硝工程技术中心等“十大国字号”研发平台。
具有1200多家环保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以环保工程承包、设备制造、原辅材料构成的环保产业体系。
如果从这些要点中提炼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技术”,这也是联盟的一个远期战略意图。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环保产业集群之一,在整个行业中实力不容小觑,是当前以及将来环保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在当前各路巨头强势进军的局面下,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联盟的出现可以提升地域整体的竞争力,这一意图从联盟名字中“环保产业链”几个字眼可以窥见。
而在具体的打法上,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联盟选择了“技术”。个人认为,技术必将是环保行业继资本过后的又一个竞争高地,这也十分契合十四五的调子。
正如时下内外环境所展现出来的,巨变正在发生。从上到下都在变化,不管是被动变革,还是主动求变,思危思变是十分必要的。
一直以来,环保行业的发展模式是各自为阵、单打独斗, 未来的模式正在升级到兵团作战、联合打击上来,这在环境治理模式需要和行业竞争力提升上都是必要的。
如今上面的力量也不全似过去了。做环保,要参与到变革的队伍中,往变好的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