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时间:2020-11-18 09:50:05
在走向2020年岁末的最后几个月,很多城市政府和生态环保部门都对一种污染物给予了高度关注,它就是臭氧。与前几年集中关注PM2.5情况有所不同,臭氧污染逐渐成为多数城市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一些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仍为PM2.5,有的为PM10。
然而,当前我国评价一个城市空气质量是否达标,考得是“全面发展”,也就是PM2.5、PM10、SO2、NO2、CO和O3这6项基本污染物必须全部达标。
那么问题来了:
实际上,美国、英国等国家已经开展了针对单项污染物进行达标评价。要回答上面的问题,可以先看一看这些国家的做法。
美国
美国针对长期以来超标地区最多的O3污染问题,要求编制和实施专门的O3州实施计划和针对区域传输影响问题实施州际传输计划,对不同超标程度的地区实施有差别的减排要求和达标期限。
英国
英国特别是伦敦都会区目前最难解决的是NO2超标问题,这也是当地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的主要关注点,也是制定严苛的交通排放控制政策以期攻破的难点。
从美国和英国的经验来看,对超标严重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单独评价和达标评价,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达标规划和行动方案。主管部门可依据超标程度对管辖范围内的区域进行分级,针对超标严重区域可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单项污染物“偏科”的问题已经有所解答,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
目前,我国在进行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判定时,是基于所有国控点的监测数据计算城市总体平均浓度,依据城市平均浓度进行达标判定、考核和排名。这种做法在大气污染治理初期符合现实国情,也能够满足基本的城市空气质量评价需求。但伴随空气质量的逐步改善,特别是对于已经达标和接近达标的城市来说,关注单个站点的达标情况将十分重要。
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早已实施了单个站点达标策略。通过关注单个站点的达标情况,城市可以识别出污染物水平较高的区域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已经达标的城市可以减少高浓度暴露进一步保护人体健康,而接近达标的城市则可以通过解决短板问题来实现尽快达标。并且,逐一进行站点评价,要求所有站点达标的做法也更为严格,可以更大程度地保护公众健康。
对中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而言,采用逐点位达标判定的方式,重点分析与评价超标严重的高浓度点位,不仅可以促进空气质量较差地区尽快削峰,降低污染物浓度水平进而实现达标,也可使得平均浓度已经达到现有标准的城市可以进一步减少短板,持续、全面地改善空气质量。
回答完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对单项污染物和单个监测站点这“两单”进行评价,将实现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的较大进步和跨越。但我们也知道,只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还不够,需要有完备全面的监测系统支撑,才能够提供充分、可靠的空气质量数据对空气质量进行全面评价,进而为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空气质量达标。
通过努力,我国已快速实现了监测网络的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目前仅进行空气质量评价的国控监测站点就达到了1436个,此外还包括多个背景站和区域站。
但在空气质量评价的监测和方法上仍有提升的空间,特别是我国参与空气质量评价和达标判定的监测点位相比发达国家城市在数量或密度上仍显不足。
当前,我国反应工业源排放和交通源排放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不纳入城市的空气质量评价当中,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对高浓度暴露水平的忽视和低估,也不利于针对交通及工业污染源开展污染特征和影响分析,以及制定更为有针对性的控制政策和进行相应的成效评估。
比如,交通排放已经成为众多超大城市最主要的本地污染源,包括北京、上海、伦敦、东京等。对于机动车保有量较大的城市来说,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将其数据纳入评价意义重大,能够更为全面的反映城市人口所暴露的空气污染水平。基于道路交通污染的观测和分析来制定和评估减排政策可以帮助更有效地减少交通污染暴露和保护人群健康。 城市道路监测站点布设对比(截至2019年公开数据,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将污染监控点和路边交通点的监测数据一并纳入评价。美国设置专门的污染峰值监测站点以评估高浓度区域的空气质量,日本则是将交通监测网络区别于一般监测网络,进行独立的评价和达标分析。
我国两类站点目前的数量也非常少,尚在建设的起步阶段。建议我国进行城市达标评价时纳入污染监控点和路边交通点的监测数据,并在未来进一步扩充监测网络,在机动车保有量较大和工业园区密集的大城市加强布设污染监控点、路边交通点。
PM2.5和O3区域复合污染问题不仅出现在城市地区,也同样影响到周边地区的暴露水平,损害公众健康。
特别是O3,由于受传输影响和自然源前体物VOCs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复杂机制,其浓度峰值也会出现在下风向的远郊和农村地区,也应在进行监测和评价时受到重视。
目前的达标评价是基于城市建成区监测站点的数据,不采纳郊区和农村的监测站点数据。在区域整体污染水平较为严峻的重点区域和城市,针对监测网络无法覆盖的远郊和农村地区,应建设监测站点并结合模拟手段获取空气质量数据进行评价。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和建成区的扩大,大气环境特征都在相应改变,监测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对监测点的调整优化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