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4-04-15 14:29:19
“环境科技、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愿景,是突破以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科技和产业局限,创建立足生态、走入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环保科技’和‘大环保产业’格局。”4月10日,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4)暨第六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指出。
回顾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40多年,曲久辉指出,产业围绕污染治理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污染治理只是环保中的一部分,不应是全部。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多次提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要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要求,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助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为目标,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和范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培育产业发展和竞争新优势。
但目前,很多企业仅盯在现在固有的思维观念和逻辑链条、固有的产品和市场上发展环保产业,导致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发展都会有局限性。因此,环保产业要从小中突破。
要做“大环保科技”“大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要探索没人做的领域
“环保产业未来出路应该是一个‘大’字,我们要做‘大环保科技、大环保产业’。将来环保产业要走出去,要走向深处,探索没有人做的领域。”曲久辉说,环保产业要走向广域的空间和市场才有作为。
什么是“大环保科技”“大环保产业”?曲久辉提出五点基本特征。
一是科技底盘大。目前,环保产业的科技底盘很小。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相关学科缺少理论基础, 没有形成支撑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发展的学科体系。因此,要建立一套自成体系,而且,这一套体系要对其他学科产生影响。“科学理论和科学基础是我们的源,没有这个源,我们的环保产业就是无源无水、无本之木。建立了学科体系和理论基础以后,整个环保学科才能有一个大格局。”
二是学科的格局大。即立足环境、走向生态、服务其他领域的科技能力。“现在我们的科技能力不足,不论是服务生态健康,还是服务其他领域,仍然存在短板。”
三是知识容量大。目前为止,我国环境学科领域的知识容量不够。环境是一个交叉学科,但现在其他领域可以做环保的事情,环保行业却缺乏能力去做其他行业的事情,比如对AI智能、物理学、材料学等。未来,环境学科应该多学科知识汇集交叉兼容发展。
四是产业的作为大。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有2.2万亿元,大约有3万家环保企业,这个市场很大。但环保产业和其他产业相比,还在低端运行、低端发展、低端竞争。这就充分反映了我国环保产业还是朝阳产业,还不是新质生产力。
五是要有大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应该有科技的潜力、市场的推动力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力,发展目标应该是可持续的。
立足生态、走入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做面向自然的产业、服务生态的产业、价值多元的产业
曲久辉指出,未来,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发展要立足生态、走入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之所以要立足生态,严格来讲,现在的环保产业是面向污染治理的,不是面向生态的。面向生态、走进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就不仅是环境本身,也会涉及AI、材料、信息、生物等领域,包括其他通用机械等新发展方向。” 曲久辉说。
走进广域,才会有更加广泛的社会经济和市场价值。
“走进广域,首先要打破以环境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局限。”曲久辉说,因此,环保产业要形成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是面向自然的产业。面向自然,和自然和谐共生、促进自然资源增值;使人类获得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而不是削弱;使人们获得更多安全生存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环保产业怎么提升自然资产的价值是值得思考的。
第二是服务生态的产业,生态优先原则,最后的目标是要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比如,黑臭河道治理,现在通过加药等措施没有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应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层面上进行可持续保育的相关技术、产业形式和路径,就是行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价值多元的产业。丰富和发展并超越现有环保认知的环保新原理、新技术以及新产业。未来的环保新原理、新技术不仅环境领域可以用,应该其他领域也可以使用,这样就不至于陷入一个狭隘的环保小圈子里,进而产生广域的市场和社会价值。
另外,要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环保行业需要关注环境数字知识的转化与精准定量和高效的数字化服务等领域,把环保知识变成数字化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的能力。
环保产业要面向生态、走进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环保企业迎来机会
“环保产业面向生态、走进生态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曲久辉指出,环保企业至少在三个方面有着发展机会。
他举例说明,长江流域生态考核,不光考核水的指标,还涉及相关的其他生态系统,这将对环保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环保产业要解决生态不健康、生态系统可持续保育的问题。
“比如,原来水质优良的水环境,考核之后发现这一区域生态不健康或者受损,就要进行生态修复,修复带来的机会就是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这会涉及生态修复的材料、产品、装备、技术体系,这是一个大的市场。”曲久辉指出,未来,环境管理将从单纯的环境管理、水质管理,发展到水质和生态的双重管理。管理生态需要的监测指标系统和监测装备系统催生了相应的产业机会。
此外,循环型社会的构建。持续推进建设“无废城市”、“无废乡村”、“无废农业”等,应该怎么做?曲久辉认为,循环圈、生态圈和物质的代谢圈进行耦合时,就形成了城乡共同融合的循环性绿色产业链。产业链以科技创新为主,也涉及多种资源、介质及很多关键技术节点。“目前,我们在循环的节点上被卡住了,没有突破低能耗、低物耗和低成本的循环,没有做到真正循环,为循环而循环的这套系统是不可行的。所以,发展相应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是行业未来的机会。”
三是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简单说就是把减污和降碳有机结合起来,才是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