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手机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会员风采 > 祝贺!我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官能团接枝改性纤维净化恶臭气体技术”入选《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

祝贺!我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官能团接枝改性纤维净化恶臭气体技术”入选《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

来源:    时间:2025-06-26 09:57:48

近日,我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反应性高分子材料研究室自主研发的“官能团接枝改性纤维净化恶臭气体技术”入选2025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鼓励类示范技术,这标志着恶臭气体治理领域一项重大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认可。



据悉,《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是生态环境部为更好地发挥技术指导作用,推动生态环境领域设施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而组织编制的。


技术核心介绍


“官能团接枝改性纤维净化恶臭气体技术”的核心是功能化纤维材料的靶向开发及其在环保领域的精准应用:通过化学接枝反应,在聚丙烯腈等纤维表面接枝-NH2、-COOH等特定官能团,当含有硫化氢(H2S)、氨气(NH3)等恶臭组分的气流通过时,污染因子与纤维表面的功能基团发生高效的离子交换、络合或螯合作用,被精准捕获并锁定于纤维表面,实现恶臭污染物的“近零排放”,净化效果完全满足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吸附后的功能纤维可通过稀酸或稀碱溶液进行在线再生,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

目前,该技术已在北京、河南、陕西、山东等多个省市的污水污泥处理厂、化工园区、冶炼及纺织印染等领域建立示范工程,其高效、低耗、稳定、适应性强的特性得到了充分验证,为恶臭污染的高效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案。

 此次入选国家污染防治鼓励类技术目录,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化学所公司将继续秉持科技报国的初心,聚焦行业痛点与“卡脖子”技术难题,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突破,开发更高效、更具普适性的污染物靶向清除新材料;推动“材料-装备-工艺”全链条协同创新,构建恶臭治理标准化技术生态体系。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广泛地转化为污染防治的现实战斗力,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和提升中原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贡献科技力量,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介绍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所,创建于1958年,原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980年后归属于河南省科学院, 2006年根据国家科研体制改革政策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转制为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功能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及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高性能聚氨酯粘接密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有机光电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手性有机膦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与应用,杂环化学品、功能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有机硅烷、改性硅油、新型改性聚丙烯酸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航空航天用耐烧蚀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基、可降解及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等。

2022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科创中国”产学研创新基地,2023年获批河南省环境友好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设立有河南省电子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性能粘结与密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木质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环境功能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植物活性物修饰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化学品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六大省级创新平台;两大国际合作平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两大科技服务平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查新合作单位,河南省科技厅和河南省科协双重认定的河南省科普基地。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化学学会的挂靠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共承担完成国家和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余项,发表论文4000多篇,取得科研成果40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0多项,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9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20多项,为国家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9年第一期

投稿 资料 下载

扫一扫关注协会公众号

河南省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平台

河南空气质量 实时预报

河南空气质量预报 发布系统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1

环境信息公开平台

翔宇展览

主办单位: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电话: 0371-66309197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明路41号院5号楼2层
豫ICP备17003929号-1